中国A004

时代背景概述:1911-1919的中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统治腐朽衰败,中国被列强侵略。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志士仁人首先选择革命救国的道路。他领导的同盟会不仅提出了革命纲领而且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19111010日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并在随后的两个多月带动中国各地的革命响应。19121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张勋甚至先后试图复辟帝制,最终失败。1917年十月革命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真正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人物设定:李致,政客,曾赴日本留学,归国后成为山西省咨议局副议长。与阎锡山有故交,种种因素影响下投身革命,参与太原起义。曾追随孙中山,后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

分析其政治经济地位:

政治上,咨议局是清末改革中建立的地方审议机构,具有西方代议制立法机构的雏形。起初作为咨议局副议长,代表资产阶级立宪派。立宪派的本质是改良派,仍对列强和旧的封建势力抱有幻想,妥协性很强。后转为革命派,本身是一种进步。而其具有一定政治、经济实力,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很大的贡献。

经济上,是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留学背景使其了解一定经济知识,以占有的生产资料为基础进行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加快了其资本积累的速度。

 

1911年春,山西同盟会员创办《国风日报》,并创办“振兴派报社”,代销包括太原《晋阳公报》、上海《民报》等各地的革命报纸,革命思想在并州大地迅速传播开来。

阅读的革命党人的文章越来越多,李致也越来越频繁地思索中国的出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小皇帝年仅五岁,手握实权的摄政王却也无力力挽狂澜,一代王朝摇摇欲坠。可是,他们极力拥护的君主立宪选举了国会、保住了君主,列强就会承认中国、清朝就能避免走向灭亡了吗?在思想上动摇了的他,同时嗅到了军中不同寻常的气氛。除了一大批青年投笔从戎,更是有同盟会员投入山西新军,在军中宣传革命。

咨议局加之自己家中的产业事务繁多,李致尚且没能理清自己的头绪,黄花岗的枪声就已经震动全国。革命党人声势浩大,反观他所拥护的清廷,原本的预备立宪竟组建了一个皇族内阁!李致清醒了,而就在这时,曾有过故交的阎锡山秘密来访。二人一拍即合,彻夜长谈,阎锡山介绍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李致被其理论所折服,就这样成了一个隐秘的同盟会员。

革命之势已是十分浩大,新任巡抚陆钟琦又想遣散军中老兵来分化革命力量。正是僵持不下之时,“武昌为革命党占领”的消息见诸报端。随后各地纷纷响应,陆钟琦被迫放弃“老兵退伍案”,却下令将新军调离太原。1028日晚,阎锡山再度拜访李致,说明起义意愿。李致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并为其提供政治方面的支援。29日,满洲城破,陆钟琦被击毙,太原起义成功。在咨议局长梁善济主持的紧急会议上,他阻挠众人将票投给梁善济,一力促成阎锡山当选都督。

之后,听闻孙中山将要回国,李致一心拜会孙先生,另一方面也看出太原局势紧张,想要重新安置家人,因此婉拒阎锡山的任职邀请,转而南下。

此后李致在上海如愿见到了孙中山,其思想和人格魅力让李致钦佩不已。从此李致便跟随孙中山,为南京临时政府奉献力量。然而好景不长,在北京,袁世凯紧逼之下,隆裕太后以宣统皇帝的名义下诏退位,第二天,孙中山就辞去了仅做了短短45天的临时大总统职位,让位袁世凯。同时山西也局势巨变,阎锡山也倒向袁世凯。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和“实业救国”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李致家族所控制的制盐企业蒸蒸日上。在追随孙中山去往武汉、广州等地之后,李致与孙中山在广州暂别,奔赴香港。在那里,他吸收了欧美的先进思想,并对国际、国内状况做了深入的考察,拿出积累的一部分资金继续进行投资,并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1913年,宋教仁遇刺。7月,孙中山的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再度流亡日本。李致听闻后随即飞往东京,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李致返回山西,投资多家矿业公司,并在太原设立钱庄,对义生元绸缎庄、双合成食品店、山西书局及《并州日报》等均有投资,为山西的实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1915年,袁世凯筹备称帝,同时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凭借家族的人脉以及多年对外投资、捐款的声誉,李致奔走呼告,开始组织一些地区的抗议行动。1916年蔡锷发动护国战争,同年陈其美、袁世凯、黄兴、蔡锷先后病逝。李致则在稳步投资实业的同时支持新文化运动,北上与蔡元培、李大钊汇合,在北大担任经济学教授的同时积极翻译国外著作,均发表于《新青年》等进步杂志中。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最先走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在与李大钊以及留学苏俄的友人的交流中,李致也逐渐被马克思主义所影响。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期间李致多次致电孙中山,劝诫他看清军阀的真面目,并向其推荐了众多马克思主义的著名文章。

19185月,由于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务。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军阀的本质。而这年夏天,他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拒绝签字,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李大钊参与并领导了北京的五四运动,蔡元培则是为抗议政府逮捕学生,于58日提交了辞呈。并于9日离京。而李致先运用自己的人脉多方斡旋,奔走营救被捕学生;后期则赶往上海,领导上海的工人运动。

 

预言其在未来的命运:1919年协助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协助中共一大的召开。在孙中山联俄容共的过程中建言献策,并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时运用自己的经济力量发展国内尤其是山西的工业,拥护阎锡山推行的“用民政治”,使得山西省在国内混乱的环境中保持相对富庶和安定。抗日战争中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将全部产业捐给国家,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咨议局、立宪派、孙中山。

2、《阎锡山传》

3、《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4、电影《建党伟业》

5、网页《民国时的山西》: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808/17/278748_581722761.shtml

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