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010

保守与自由交错冲突的时代

——1960到1970年的美国

1969年,12 月31号。

逼近午夜零点的纽约城一派繁华的景象,灯火璀璨,人声鼎沸,仿佛黑夜早就被驱散了般,这座城市如同处在一个活力四射的白昼。

“新年的零点啊。”马可斯站在公寓的阳台上,仿佛把自己置身于这个喧嚣的城市之外,心里有着莫名其妙的平静。他举起被他一直抱着的相机,做着已经做过多次的事,取景、调光、聚焦,然后按下拍摄键。没有滤镜,相机里的纽约却有着绛紫色的天空,和城下金碧辉煌的暖黄灯光形成巧妙的色彩对比。这或许就是马可斯如此痴迷这座城市的原因。

房间内,桌上放着他从读大学来拍摄的一本长期影集。马可斯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悉心整理它,更新或者剔除照片。扉页上写着:1960年9月始,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A班,马可斯·布莱特。马上就要十年了,他暗自说道,琥珀色的眼睛里闪着亮光。这十年他走得并不顺利,身边的人和事都不稳定——这是变化巨大的十年,变化总蕴涵着机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全人类的眼中,都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更不用说是在蓬勃发展的美国了。

50年代冷战和反越战是美国政治基调,苏联带来的压力巨大,弄得美国50年代非常压抑,60年代似乎趋于了大爆发。60年代的对立矛盾就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矛盾,人民对于权力权利自由和平的争取达到了一个巅峰:女权运动,学生运动,种族问题(黑人运动),反战运动贯穿这十年的每一个瞬间。

经济问题上的表现就明显地比政治平静多了。美国没有剧烈的经济大危机,只经历过五次非常一般的经济衰退。政府对经济危机实行了一系列凯恩斯主义的手段,在抑制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秩序的同时也造成了国债大增,通货膨胀有增无已。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经济便开始逐步被金融寡头所掌控,由此开始走下坡路,从一个“奋发向上”的国家,变成靠剪“外国羊毛”而剥削别国为生。但在纽约,马可斯只感受到金融世界的日益强势,艺术生对于铜钱味总是不敏感。

社会文化方面,最主要的是保守主义的“新右派”和自由主义“新左派”的斗争。由五十年代“堕落的一代”衍生出的嬉皮士文化是自由主义的先锋者,他们追求解放(有人说是放纵)、人权与绝对自由,虽然保守主义者在这一时期的运动中占据优势,未来美国社会的整体画风还是倾向保守主义,但社会学家并不否认,“新左派”的狂热的确使这个国家和年代变得“活泼时髦”了起来。

军事方面,没有胜利,却让人欢心,“不正义的胜利我们不需要”。反古巴运动和越战均在军队灰溜溜地撤回和人民的反战示威中草草收尾。别忘了,和平和发展才是那个年代的主旋律。

动荡也罢,混乱也罢,那个时期的纽约从来没有令任何一位摄影师失望过。而且马可斯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摄影师,更恰当地说,他应该是一名摄影记者。他的摄影生涯当然是从进入艺术学院开始,但当时系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梦想着成为优秀的艺术摄影家和风光摄影家,马可斯也不例外——直到他21岁那年选修了新闻摄影这门课程并对它着了迷。

苏是马可斯在大学时期的女友,学平面设计。他喜欢她那一双像猫一样狡黠而明媚的绿眼睛。苏是个不折不扣的自由主义者,或许是受苏的影响,或许是受艺术学院大环境的熏陶,马可斯默认了自己的自由主义者身份。艺术生嘛……保守是艺术的坟墓。

1962年他拍摄了一张聚集的大学生,视角很广。那时刚在校园中成立的”民主社会的学生”(新左派)掀起了频繁的民权运动,马可斯参加学生运动的时间甚至多于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他对于大学生掌握的权力和权利表示不满,企图通过学生会争取一些东西,譬如参与学校的管理;师生平等交流;男女生自由交流、学生自由穿着……然后他给这些东西做了崇高的整合:那就是追求自由、平等和正义。但他发现学生会的官僚主义就像是保守右派的走狗,“待商榷”、“这不妥”,花时间和精力和他们磨嘴皮子不如在游行中发泄一场。

还有一张苏的照片,她斜躺在女生宿舍的沙发上拨弄着指甲。马可斯蹲着拍完这张照片,放下相机,他和苏平视着。苏一直胆子很大,擅长各类球类运动,极具画画天赋,讨厌政治学。马可斯有时甚至都不觉得她是自己的女友,而是一个可以搭肩喝酒的兄弟。社会上的女性开始觉醒和反击,越来越追求独立和平等。马可斯突然觉得,那些举旗呐喊的女人在镜头下闪闪发光。

“那帮蜗牛(指保守派)在喊着要反对妇女堕胎,马可斯。”

“生孩子只有女人才能做,选择生或不生是你们的自由,”马可斯搂住她,“我不懂生孩子。”

但马可斯的镜头下从来没有长发异服的嬉皮士和黑人。他所掌握的劳动资料仅有笨重的相机和昂贵的胶片,经常给编辑投稿,在报社做兼职,收入零星。虽然是准中产阶级,但马可斯不得不刻意选择他的劳动对象,挑剔拍摄取材体,以便最大限度的利用他的智力和体力。他不喜欢嬉皮文化的堕落,吸毒享乐——自由不是放纵。学校里不接受黑人学生,他心里永远对黑皮肤有着成见,认为黑人就是低素质……

1963年,为了准备毕业论文,马可斯开始旅行。恰巧63年是美国的“新闻爆炸年。”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激励黑人争取权利;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遇刺身亡;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登上各榜单顶,渲染着反战运动;弗里丹《女性的奥秘》一书出版,女权运动更加旺盛生长……这个年代的高潮就这样早早地到来了,令马可斯措手不及。

因为63年的四处奔波,马可斯很快花完了自己的积蓄,但他并没有做好准备融入这个社会,接下来的一年,他申请留在学校当助教,继续泡图书馆,校园拍照,听课,扫街拍照……后来他成功地进入了一家小通讯社拍摄新闻。

马可斯一页页翻动着长期影集,其中很多照片是被出版社和报社拒绝的。1967年的时候马可斯被声之形彻底打击到了。一个编辑,只用了30秒钟浏览了他制作了几个月的相册,然后轻轻的挥了挥手就拒绝了他。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但那次花费了好长时间让马可斯重新捡起勇气,最后他确实进入了声之形杂志,随后跳到了纽约时报,也就是他为之现在工作的杂志公司。

1969年,人民还在坚持反战示威,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马可斯翻到他毕业那年的作品:64年,一位焚烧自己的佛教徒在西贡街头,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对和平及平等的渴望。当时24岁的马可斯写到:“我所记录的是人们的生命。”从那时期,就有什么在他身上发生巨变。

29岁的马可斯哭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众人拥抱接吻,他挤进人群,很庄重地拍下亲吻在一起的一对情侣,没有滤镜,一黑一白的肤色形成巧妙的色彩对比。

后来的美国对于“大学生时代马可斯”并不友好,保守主义在政治、社会文化方面更加咄咄逼人,民权运动趋于衰落……艺术家最怕的就是思想被压制。幸运的是,更多的时间马可斯待在国外,尤其是中国。在国际新闻栏目及旅行栏目上,马可斯的才能都无法被忽视。

他不再吝啬他的镜头,在全球范围内经历冷暖变换,为美国雕刻着一个复杂多元的新世界,更远的未来,他将为世界雕刻一个复杂多元的新人类纪元。

 

文献及参考资料

  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91906164.html 《保守主义社会文化运动》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20%E4%B8%96%E7%BA%AA60%E5%B9%B4%E4%BB%A3/7802879?fr=aladdin 百度百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概况
  3.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12223615500567108.html 《美国六十年代社会运动》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6%8A%E5%8D%97%E6%88%98%E4%BA%89/299960?fromtitle=%E8%B6%8A%E6%88%98&fromid=22356666&fr=aladdi百度百科,越战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A%BD%E7%BA%A6/6230?fr=aladdin#10 百度百科,纽约
  6. https://www.douban.com/note/27676234/ 豆瓣,《纽约时报摄影师经历》
  7.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1096536181466893&wfr=spider&for=pc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纽约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