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013

梦回六十年代

当我睁开眼时,我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未知街道的角落里,这个位置相对偏僻,没有人注意到我这个凭空出现的不速之客。

为了尽快了解我所处的时代和地域,我走向了街道上人群密集的区域。经过他们的时候我隐约听到了诸如“战争”、“约翰逊总统”之类的关键词,他们标准的美式英语口音让我确定自己所处的就是美国无疑,我不禁暗喜都不用像傻子一样向人问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美国历史上有两位约翰逊总统,一位是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虽然我不记得他具体的执政时间,但至少知道那也是19世纪的事情,眼前繁华的街道、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直接让我排除了这位总统的可能性。另一位就是第36任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了,这位总统的确与战争有着密切联系,众所周知的越南战争就是这位总统在任期间发起并扩大的。

在确定了年代以后就放轻松多了,至少不是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不用担心有性命之忧。突然想起我还有任务在身可不能闲逛浪费时间,我收起了初来乍到的好奇心,坐在街边的长椅上仔细打量起街上的行人。

一个拄着拐走颤巍巍行走的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的头发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打理了,穿着虽然颜色鲜艳但破旧不堪的衣服,如果不是他胸前佩戴者一枚勋章我肯定会以为他是一个身患疾病的乞讨者。如果是有战功的军人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我满怀好奇瞧瞧跟在他的后面。

没过多久他就走进了一家名为“Whiskey A Go G”的酒吧,尽管我在酒吧门口就感受到了里面嘈杂的氛围,但出于好奇我还是跟进去了。当台上的乐队演奏完毕后,他跟着另外几个人也登上了舞台。令我吃惊的是这位从整体形象上看毫不起眼的人竟然是乐队的主唱,他开口唱道:“我不想成为一个士兵,我不想死;我不想成为一个士兵,我不要撒谎。”···直白的歌词完全解释了为什么他会随身佩戴着勋章,为什么他的腿部有残疾。越南战争是一场不被所有美国平民看好的战争,青年士兵们满怀着报国热情参与战争,却发现所谓战争不过是一场欺骗全国的政治骗局。青年们再怎么愤怒,对抗美国政府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于是他们只好将内心的愤懑以其他形式表达出来。他继续唱道:“你知道吗。它并不值得你献出生命,你为何还要为他拼命?放下你的武器、停止你的厮杀、将你的武器抛向空中……”

不断有新的年轻人征兵入伍,不断也有伤残士兵退伍回国,也不断有年轻士兵将生命留在了几千里之外的越南,这场没有意义的战争带给美国人的只有难以磨灭的伤痛。

演奏完毕后那位主唱和他的乐队成员一起喝起了威士忌,期间还与不少他们的熟人朋友说笑或饮酒。舞台上音乐并未间断,尽管我并未听清台上的主唱在嘶吼着什么,但总归是对于内心苦闷情绪的一种发泄。上世纪六十年代正是嬉皮士文化盛行的时代,中产阶级的青年们自发组成一种社会群体来逃避现实,摇滚乐就是这些嬉皮士们的精神避难所,他们将自己的迷茫与痛苦、爱情与欢乐都倾注到艺术当中。

为了能够听清他们谈论的内容,我换到了一个离他们稍近的位置,但酒吧过于嘈杂我只能听到他们谈论的内容大概与“游行”、“运动”、“华盛顿”等词语。在我的印象中,美国自1965年开始就不断兴起反战运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固定场所集会来对抗政府的政策。我不知道他们正在策划的这次是哪一次的大规模反战运动,也不知道这次运动会有多少青年学生因此伤亡,尽管他们面对着的是国家的当权者,他们也从未畏惧与政府进行正面对抗。

大概是完成了运动的初步计划,他们又开始谈论别的话题,又过了将近一个小时,那位退伍军人与朋友们告别独自离开了酒吧。因为腿脚原因他走的很慢,我也缓慢地跟在他身后。突然他停下了脚步,回头看了看大概五米开外的我,问道“为什么跟了我一路?”带着偷窥别人被发现的尴尬我一时竟找不到具有说服力理由,只好对他说自己是他的乐迷。他的神情显示出了他的不相信,但我总不能说自己来自未来专门来观察他吧,于是只好再扯一个理由说自己是某家报刊的记者,想来采访一下他但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尽管他对这个借口并没有显得信服,还是向我表示了可以接受采访的意愿。

当我问他最初为什么会想去越南参与战争的时候他反问我“难道你不会想要报效自己的祖国吗?”他们这一代在二战后出生的年轻人并没有经受战争的摧残,他们不明白战争的可怕反而对此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当国家发动战争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这就是展现自己实力的时刻,就是报答自己祖国的时刻。但他们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祖国骗去参加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一开始上战场的士兵或许大多是出于自愿,但当战争的性质不断被揭露后,上战场的就慢慢是那些并不愿意打仗的被迫服兵役的青年们了。他们也知道这是一场错误的战争,他们当然不想去送死,于是只好以各种形式对抗这个令人愤怒的决定。

接着我又问了他一些关于越南战争的问题他都简要回答了,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一度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死在越南战场,这样就不会变成瘸子忍受他人的嘲笑。他的伤痛换不来任何人的同情,他甚至觉得自己残缺的右腿就是自己愚蠢的见证,为了提醒自己的愚蠢以及警醒他人,自越南归来后他一直将那枚象征着丑陋的勋章挂在胸前。尽管一度想自杀,好在音乐拯救了他,既然老天不让他死在异国他乡,那么他自然不辱使命去做些什么,于是他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战运动,写了很多反对战争的歌曲,希望能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呼唤。

要离别时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问他要去哪,他说他要去流浪。也许这不是一句玩笑话,他们这一代的许多青年人,过的就是一种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生命在流浪中得以找寻意义。作为半个世纪以后的人,我知道这场没有意义的战争再过几年就会结束,嬉皮士运动会经历一段最为辉煌的时期然后慢慢演变为一种政府眼中的负面形象开展一次次的暴力运动。这些本身就是中产阶级但放弃一切身外之物漂泊流浪的人大多也会最终回到他们自身所处的社会阶级不再流浪,最终还是回到社会的正常轨道中去,这场长达数十年的空前运动如同战争的结局一样最终归于平静。

 

【参考文献】

1.电影《现代启示录》

2.电影《生于七月四日》

3.电影《华盛顿邮报》

4.歌曲《21Guns-Green Day

5.《垃圾文化——通俗文化与伟大传统》 【美】理查德·凯勒·西蒙著 关山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

6.《二十世纪美国文化》 庄锡昌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7.《美国人眼中最真实的越南战争》【美】卡尔·马兰提斯著 胡坚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8.歌曲《I don’t want to be a soldier约翰·列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