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自踏上美洲大陆这片土地以来,就长期受到压制、歧视与迫害,黑人问题便成为美国民主政治中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美国黑人从未间断过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斗争。
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的高潮。亚非拉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给美国黑人巨大的鼓舞,美国黑人争取自由平等的运动获得新的推动力。1954年联邦最高法院的“布朗判决案”宣布,“隔离但平等”的原则违背美国宪法精神,从而扮演了战后黑人民权运动报幕员的角色;1955年12月的罗莎·帕克斯事件成为黑人民权运动的导火线。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帷幕从此拉开。黑人牧师、非暴力主义者马丁·路德·金是这一运动的重要领袖。
1960年2月1日,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城阳光明媚,黑人学生大博和他的3名同学一道,兴高采烈地到沃尔夫百货公司饮食部的柜台前坐下,准备买一杯咖啡小憩一会儿。谁知,接连走过的几个白人服务员并没有理会他们,起初他们也只当是服务员太忙,顾不上他们,并没有放在心上。半小时过去,大博已经没有耐心再继续等下去了,大声呼叫:“先生,这里需要点单!”一个白人服务员极不情愿地走了过来,拒绝提供服务, 并用恶狠狠的语气命令他们离开:“请你们马上离开,我们这不为黑人提供服务!”黑人学生们心如刀割,受到歧视的卑微心理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大博坚定地告诉他的伙伴们:“放轻松,不必理会。今天,为了尊严,我们就静坐在这里。就是要告诉他们,我们虽然不使用暴力,但我们始终为黑人民权而奋战!”
(图为黑人白人共同静坐示威)
大博的这一坐,是整整8个小时;黑人民权运动的这一坐,是长达数周的群众性示威。2月1日后的数周时间里,静坐(sit-in)扩展到十几个附近有黑人大学的南部城市。静坐示威很快成为一种新的群众性的反对种族隔离运动。从此,静坐示威也迅速由饮食业扩展到其他公共场所。
大博打响了黑人反对公共场所和公用事业种族隔离斗争中的一战,也因此在内心暗下为黑人民权运动而奋斗终生的决定:“我们已经叫喊和祈祷三百年了,现在是我们应当自己有所作为的时候了。”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大博奔走在全国各地,参加了“自由乘车”运动及争取民权的立法斗争等多项运动。
(图为黑人游行示威)
1963年8月28日,在首都华盛顿,举行了二十多万黑人和白人同情者参加的规模空前的示威大游行——就业、争取自由的“自由进军”。当然,这一天也少不了大博的积极参与。一直以来,他都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为偶像,坚定地拥护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今天能有机会听到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令他亢奋不已。成千上万的黑人兄弟奔跑着前往华盛顿林肯纪念堂集会,他们既兴奋又紧张。马丁·路德·金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指出“除非黑人获得公民权利,否则美国就不会有安宁或平静”。“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之中。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我们将能够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自由啦!自由啦!感谢全能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深深地振奋了在场所有的黑人兄弟,大博情不自禁地同大家一起振臂高呼:“自由,平等!自由,平等!”这次和平集会和示威将黑人民权运动推向高峰,也标志着争取民权运动的日趋壮大。
(图为马丁·路德·金演讲现场)
这场以非暴力的抗议行动为主要手段争取黑人民权的群众斗争,对美国黑人政治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和唤醒黑人更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1964年的《民权法》和1965年的《选举权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令和法规的颁布使得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制被废除,黑人的选举权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黑人开始跻身于社会高层,出现了第一位入阁的黑人罗伯特·韦弗,第一位黑人参议员爱德华·布鲁克和联邦最高法院首位黑人大法官瑟古德·马歇尔。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黑人得到了就业的机会,大博就是其中一个。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不仅是为黑人为战的斗争,也是推动全世界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性转变。
参考文献:
[1]王伟.试论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艰苦历程[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3):42-44.
[2]汤国维.马丁·路德·金和美国黑人民权运动[J].国际问题资料,1984(01):23-24.
[3]王超.浅析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1):77-79.
[4]赵艳慧.简论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01):48-51.
[5]王为.试析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J].外交学院学报,1992(03):72-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