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者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被瓦特代表的新兴阶层推崇到神圣的地位,他们是从亚当斯密的理论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人。当他们在各国议会中占多数席位时开始对各国政策形成重大影响,由此产生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英 汤恩比
1830年的英格兰。
放下笔,卸下眼镜,他揉了揉眼睛,捧起桌上的书簿仔细端详,晕暗的灯光映着刚游走过羽毛还未完全干掉的墨汁:今天,蒸汽机车开始在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铁路上奔跑。
他对着这一页吹了吹,漫不经心地往前翻,眼神停驻在这段文字: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知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合上书,他浅叹一声,十年了。
他记录历史已经十年了。他仍记得十年前那个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而立青年,一个甚至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谁的贫困孤儿,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踏进牛津大学的校门,被聘为历史系的研究性学者。他为自己定下目标,不但了解过去的历史,也要让未来的人们以一个客观的视角了解现在的历史。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开始坚持恪守本职,一心治学的座右铭。
这些年来,他能感受到自己身边的变化。居高临下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使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市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与此同时,他也感受得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他亲眼目睹了自己在孤儿时代一起拿着碗乞怜的朋友成为工厂主,住着豪宅对手下的工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亲耳听闻了曾和他商量晚上去哪座桥下过夜的伙伴大论携全家一起织布谈天又能兑换多少黄金的言论。他知道,潜心做学问的清心在逐渐被吞噬,只是出于职位的原因,内心的猛兽依旧浅睡。
又一个三年。
牛津运动爆发了。他的两位同事在牛津讲坛布道,题目是“举国背教”,由此引发了英国国教内的大震荡,国家与宗教的冲突令他左右为难,再加上学生和其他老师请求加入的怂恿,牧师要求他提出有利言论的施压,他认为这个地方已不再适合自己,无论是对于还在苟延残喘的治学欲望,还是社会上盛行的涌动在内心的致富欲望。他决定离开牛津。
他谙熟历史,亦谙熟已经和正在兴起的大佬们成功的经历。他开始筹谋一场精心的计划,企图成为迎合甚至促进时代发展的一部分。
他最先去到格里诺克市,这里是这场变革的开端,瓦特的故居。港湾里各式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他记得自己曾这样描述这段历史:在新教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反观现在,英国,这片曾因为贫困和丧偶让瓦特沮丧的故土,也许会让一个不成功的商人离开,却不会让一个将会带来无限商机的发明家走出自己的视野,只是因为他准备好了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各种机制。于是他得出结论,要致富需要将才智应用于实际。这样,便会使一个产业犹如一张巨大而细密的网,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都搜罗到自己的地盘。他发誓要成为一个产业家。
七年后。
相似的深夜,同样昏暗的灯光,他坐在书桌前,在书中写道: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拥有22个铁路网络,铁路总长度约13000多公里,普鲁士的国王羡慕地说,不列颠的经济地位发展到了国民生产和国民财富为古往今来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高度。
不同的是,除了在坚持写书以外,除了年龄和鬓角的白,好像没有什么增长了。他尝试过很多,也接受了自己不具备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种能力的事实,这个晚上,他放弃了企业家致富的选择。
他又走到牛顿的遗址。这里是神圣的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记得出殡的那天,成千上万的伦敦市民涌上街头为他送行,他曾在书中写道,走进威斯敏斯特,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他感慨英国对才能的尊敬,这是一个国家对科学家的态度,也是对科学的态度。 他得出结论,利用国民对创新和专利的推崇才是致富的根本。
又一个十年。
他已经失去了所有坚持的动力,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和国家的发展趋势恰恰相反,他所借鉴的人的成功与他的失败对比得那么讽刺。成功的人还在更加成功,他自己却在更加失败。
夜里,他在书中写下:我预言,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会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是啊,他没有理由不这么想,还记得威灵顿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法国人身上穿的军服也来自于英国的棉纺织产品。
合上书,望向窗外。
明天,水晶宫会投入始建,这将是完全用钢铁骨架和平板玻璃铸成的欧洲最宏伟也最富有想象力的建筑。再过不久,便会有空前规模的展览在这里举行,各国政界商界精英会汇聚于它的穹顶之下,维多利亚女王会怀着无尽的闪耀来这里剪彩。这位十八岁便登基的女王,命运似乎要让她完整的见证和享有英国的荣光。
他知道今晚是他最后一次写书了。看到床头柜上的一罐白瓶,他笑了笑。
他累了。
躺在床上,睡意之中,他又朦朦胧胧地产生了新的念头,是不是有一天,或许他也可以复制女王的荣光。
参考资料
大国崛起之工业先声 英国下
《英国铁路狂飙历时20年》
Oxford Movement——Wikipedia
The Social Novel in England 1830-1850
The Catholic Revival in England(1830-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