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小组

英国工业革命及兴起背景(于晓洁)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人物。然而,当1558年女王刚刚即位时,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更早创造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有能力提高自己的生产力,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海洋的重要性超过了陆地。所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争夺海洋权力的时机。英格兰的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洋都很近,女王认为可以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发展海洋贸易。但是这样做,无异于从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人那里虎口夺食。伊丽莎白一世十分清楚对手的实力,她不希望在公开对抗中输给西班牙。因此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以及其他的人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他们类似于走私一样的行动,差不多就是海盗了,因此,如果他们和西班牙发生冲突,女王可以否认他们和英国官方有关,并且说他们是违反政府的官方政策的。这样一来,女王可以不牵扯到一些海军行动,但是却积极鼓励他们,她把它看作发展国家的一种方式。但是,这些新加入的竞争者,显然抢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也是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利益。一次次的争夺和冲突之后,西班牙被彻底激怒了。1588年的夏天,西班牙派出了自己所向披靡的无敌舰队,以遮天蔽日的骇人威势,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

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它改变了当时欧洲的格局,使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英国取而代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代早期的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影响。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此后,英国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开始,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英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出现了大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出现了工人阶级,极大地提高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为后期英国乃至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英国工业革命不仅扩展到西欧和北美,推动了法、美、德等国的技术革新,而且影响到东欧和亚洲,俄国和日本也出现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它标志着世界整体化新高潮的到来。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并非偶然,它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次革命从开始到完成,大致经历了一百年的是时间。这次革命完成的主要标志是工厂制度的最终确立。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

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英国的强大最终还是通过商业和殖民地的经济扩张。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自由贸易的政策,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使世界市场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

故事展示

又是一年秋风吹来,广袤的英国田野上,农夫皮特看着自己金黄灿灿的粮食心中安稳而满足,那是他一年的辛劳,如今即将收获。可他心中暗自欣喜,并不只是为了他一年的劳作,更是因为暗暗期盼明年此时,他将付出毕生家当,购置几头温顺的羊儿,赶上国家市场好风头,大大炒起毛呢热潮,狠狠赚一把钱,购置自己的土地,从此过不同的生活。一想到以及那些羊毛带来的非同一般的利益,皮特脸上的笑容更深,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可谁知第二年,还没等到皮特的梦想开花结果,就被他的农场主从种子一把掐碎。那是一天清晨,他的农场主,那个因有钱而蛮横无礼的酒鬼,指使着家仆将他从房间赶出去,推搡着他一路离开他的陋室和他视为生命的土地。皮特绝望的回头看到他的土地被暴力的肆虐着,他的粮食与希望被粗鲁的拔起,随意的仍在一边。皮特绝望的呼告中,终结了他作为勤恳的农民最后的时光。

皮特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流浪,他走向其他的村镇,期望有别的农场主看重他的经验与设想,给他一份糊口的工作和简陋的茅屋,让他继续扎根在他爱的土地上。但谁知,好景不长,皮特新农场主再一次将皮特解雇,但又提出如果皮特表现不错,他可以留下皮特作为牧羊人。皮特为了生存留了下来,成为新的牧羊者。英国的毛呢生意太好做了,有资本的人挣破头皮的抢占土地,圈地养羊。政府不仅不为可怜的农民做主,更公开的开始支持农村主们这种圈地的暴行。皮特新的农场主资金不够,羊毛不够上乘,在一波快似一波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皮特又一次失业了,他背着自己所剩无几的钱财,终于走向了城市。城市的纷繁多彩让皮特一时慌张,他为土地奉献了已有的生命,现如今,他迷茫不知去路,和很多走投无路的农民一样,仓皇的进入新时期。但留给他徘徊的时间并没有多久,很快,大量的流民引起了政府的注意,政府出台了惩治流民法,规定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个月)没有找到工作而流浪者,一经告发或抓获,就要受到惩处。皮特自从进入城市后,就成为城市无产者。为了活命,他不得不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场和其它产品的手工工场,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在这种手工工场里,工人的工资十分低,而工作时间却很长,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皮特劳累工作中,甚至来不及喘一口气。他的工作只能糊口且都只是简陋的吃食,他疲惫极了,但他并不敢出逃。因为为了使被驱逐的农民很快地安置下来,英国国王也颁布法令限制流浪者,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办。一旦他出逃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发现他仍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后来,英国国会又颁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这种奴隶如果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的奴隶。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处死刑。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作学徒、当苦役。这些种种法令,迫使可怜的皮特不得不接受工资低廉的工作。(张轶男)

1873年的新年过后,戴里克正收拾行李准备去往伦敦——这个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他准备在那里找到一个工作,一个比原来他所住的城市更好的工作,他相信自己可以找到,尽管别人都不这么认为。

    戴里克是皮特的儿子,他继承了他父亲那健硕的体格和坚毅的意志,与他父亲不同,戴里克认为他不该止步于此,止步于这个不算大的城市,领着勉强能够过日子的工资,娶一个勉强过得去的女人,最后平凡的死在这片土地之上,他想过上更好的生活,想娶一个漂亮的老婆,想死了以后被几个人记住,而在这样一个城市,他看不到希望。

在新年的时候,戴里克曾与他父亲皮特商量过去伦敦的事情,他的父亲并不支持他去,而戴里克也理解他的父亲,他知道父亲原本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在即将过上想要的日子时突然被农场主把梦想捏碎的普通人,他们心中始终怀念着自己的土地,所以当有人夺走了这些东西时,他们也会无比痛恨那些人,顺带痛恨城市这种地方。

但是戴里克不一样,他读过一点书,能识字,他从报纸上看到了很多东西,他知道像他父亲一样是不行的,时代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果不能跟上时代,就只能被无情的甩下,几年前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也因为这个,英国正在飞速发展,而伦敦正是这一变化的最前线,那里会有更多的机会,已经有很多人正在前往伦敦了,而自己也是最近才下的决定,他认为自己将在那里迎来一个新的开始。

几个小时过后,戴里克站在了火车站的门口,他回头望了望自己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地方,最后还是迈步走进了车站,他的周围是一个个忐忑中蕴藏着希望的人们,他混在拥挤的人潮之中,走上了开往伦敦的火车。在火车上,戴里克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和周围的人聊起了天——戴里克认为这有助于他了解那边的情况。

“太贵了,太昂贵了,如果不是因为最近经常买不到票,我根本不会花这个钱,这相当于我半个周的薪水了。”一位不到三十的壮年男子叹息道。“是啊,新年以后有不少人前往伦敦。”戴里克附和道。接着,那名男子收起了心疼的表情,满怀期待地说道:“因为他们承诺了更高的工资,承诺了我们工作最多最多不会超过12个小时!等我工作稳定下来,就把老婆也接过来,她应该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这样我们的工资加起来也能吃上肉了!”“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戴里克诚心地祝福道。因为这也是他的愿望。

呜!随着火车的轰鸣声,戴里克到达了伦敦。到处都是淡黄色的雾气,可视度极差,站台上悬挂着的一盏盏煤气灯早已被点亮,驱散着阴沉和昏暗,这便是伦敦这个戴里克心中的“希望之地”给他的第一印象。“这才6点吧……,怎么就像9点10点了一样……”戴里克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这让他想起了一则在报纸上看到的笑话:“一位刚抵达伦敦的绅士在浓厚的大雾中迷了路,只好询问身边走过的一个浑身湿透的先生,问泰晤士河怎么走,那位先生很友善地回答道:‘直走,不要停下,我刚从那里游上来!”

每次看报纸,总能看到上面的记者们总在变着法子讥讽这里原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越来越多的雾天,最近还有越来越多的工人死于呼吸道疾病这样的新闻,原本还以为有不少夸大的成分,现在看来这里的空气污染确实很严重,但是没关系,为了自己的理想,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戴里克一边捏了捏鼻子以缓解空气带来的不适,一边走进了浓厚的大雾中。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现在他是这么认为的。(罗祖坤)

他想从吃一顿好饭开始这新的一天,于是开始沿途寻找餐厅。拥挤的人行道给了他一种全英国的人都跑到伦敦来寻找幸福生活的感觉,这更佳坚定了他的信念。突然有一个迎面跑过来的孩子撞到了他,他还没来得及反应,男孩儿已经跑远了,他只好摇摇头继续前行。

他走进一家餐厅,点了一顿美味的饭菜,服务员要求先结账再上菜,这时他发现放在胸口口袋里的钱不见了。那可是他全部的积蓄啊!肯定是刚才撞他的那个小子干的,但他根本没有看清对方的长相,又过了这么久,钱是不可能找得回来了。他沮丧地走出餐厅,开始漫无目的地在附近行走,肚子传来的咕噜响声让他恼羞成怒,甚至起了去偷别人钱包的念头,但他知道这行不通,必须得立马找到一份工作,不然自己没饭吃没地住,伦敦也会待不下去的。他的脑子一团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并没有想过这个希望之城会以这种方式接待他,这让他很失落。

天黑了,必须得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至少得填饱肚子。他看到有一家很热闹的饭馆,里边坐满了客人,店里的吵杂声快把屋顶掀翻了。原来客人太多,却只有一位服务员,老板正在大声喊叫试图让服务员再快些,然而服务员已经快没有招架之力了。他觉得至少晚饭有着落了,于是整了整衣领,走进饭店里,站到老板面前,说:“我看您现在十分需要一个可以帮忙的人,我愿意帮忙打理店里的事情,端菜擦卓都可以,只要让我吃饱肚子就好。”老板只花了三秒时间从头到脚看了他一遍,就说:“好了,就是你了小伙子!快去端饭吧!等客人全走了你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他舒了一口气,便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知道过了多久,最后一个客人也走了,他累得快说不出话来,只有坐在椅子上,接过老板递来的水一下喝干,才觉得恢复了一些力气。老板把饭也端到他面前,看着他狼吞虎咽,说:“你是不是饿了很久了?你是不是从外地来伦敦找工作的?”他点了点头,都没有停下来说话。老板笑了笑,又开口:“我看你是个能吃苦又能干的人,刚好我认识一个朋友,他的工厂需要一些工人,你要是愿意的话,我可以把你介绍给他。”戴里克被这个好消息噎住了,咳嗽了好久才平复过来:“真的吗!您真的可以帮忙吗!”“真的!现在好好吃饭吧,晚上去我家住,明天早上你就可以得到一份工作了。”

就这样,戴里克成为了那个工厂的一份子,工厂的主人向所有工人承诺每天会有一顿免费的午餐,还会向从外地来的没有住所的员工们提供免费的宿舍。戴里克十分庆幸他当时踏上火车的那个选择,又十分感谢工业革命的到来让他的生活有了新的期待,新的向往。

这座城市真的充满了希望,她绝对不会让任何走向她的人空手而归,被承诺的幸福生活也会如期而来。(凯萨尔)

总结:

    皮特的悲剧源于圈地运动,所谓圈地运动,是15世纪末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正处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大大发展,羊毛出口和毛纺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于是在工商业发达的英国东南部农村地主首先开始圈占土地,进行大规模养殖。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进入农业,农民随之被进一步剥削,这种情况下,皮特只能进入城市来谋划生计。

皮特赶在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之时,圈地一方面为羊毛产业提供了生产地,赚取了进行工业革命进行所需的资本,同时,圈地造成的农民进入城市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而皮特则是这些劳动力的其中之一,他的厄运源自资本主义初期发展所需的压迫与掠夺。

戴里克的命运并不悲惨,只是有些倒霉而已,而他所经理的坎坷,反应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大背景下的生活现状。

一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体制改良,工人运动爆发,工人的待遇得到了提升,生活趋于安定,人们都怀着在资本主义市场中进行拼搏的意愿。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加重,空气质量下降,引发了环境危机。

戴里克比皮特要幸运,因为他生在了工业革命的后期,承受了少于皮特的剥削,面对着跟多的机会。(张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