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故事编写
这里有1400幢房子,里面住着2795个家庭,共约12000人。安插了这么多人口的空间,总共只有不到400码见方的地方,由于这样拥挤,往往是一家六七口人住在一间仅有10-12英尺的屋子里,在这里吃饭、睡觉。这里是位于英国伦敦的科勒斯钢铁公司的工人住宅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机械大工业逐渐代替了手工工厂生产,科勒斯钢铁公司迅速崛起,近万名工人面临裁员的可怕现实,最终能留下来的工人其地位亦是大不如以前。科勒斯钢铁公司老板托马斯开始大规模工厂制度改革,其中包括延长工人工时、减少补贴等措施,致工人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相比于普通伦敦市民更是居住环境恶劣、娱乐方式单一,可谓悲惨至极。
这一天,工厂员工杰克按例在流水线上作业,面前的大型机器突发故障,无情地吞噬了杰克的双臂。作为杰克工头的技工马克目睹了这血腥的一幕,不假思索地将杰克送至医院急诊室,抢救及时,杰克有幸地捡回了一条命。然而,因无法支付昂贵的长期医疗费用以及护理费用,杰克的家人只能将杰克接回家中。 他作为家中唯一的顶梁柱,这家人将从此中断生活来源。
杰克的妻子爱丽丝看着躺着床上奄奄一息的杰克,和摇篮里嗷嗷待哺的孩子,感到十分绝望,看到问讯赶来的马克,失声痛哭:“马克,你是杰克最好的朋友了,你能帮我们想想办法吗?让我们一家能活下去,现在他成了这个样子,我们该怎么办,求求你,帮帮我们家,至少让杰克的孩子能健康长大……”看着这一家人面露绝望的围着躺在病床上的杰克,心情极度沉重。预想着杰克一家即将要面临的巨额医药费和支撑整个家庭的生活费用,马克抹掉眼泪,对爱丽丝说:“杰克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相信我!!”于是跑出病房,冒着狂风暴雨,直奔老板托马斯的豪宅。身后,爱丽丝在屋中默默的祈祷着,期望着奇迹的出现……
这大概是马克这辈子第一次见这么宽敞豪华的大房子,门口的守卫拦住了急冲冲的马克。
“这里是私人住宅,不允许随意闯入,请你离开!”守卫呵斥道。
“我是科勒斯公司一座工厂的技工马克,想见我的老板托马斯,我真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必须要见到他!请您通融可以吗?”
守卫置之不理,一脸嫌弃的打量着这全身湿透的狼狈乞丐,驱赶着马克离开。心急如焚的马克开始在门口大喊道:“老板!老板!我有急事找你啊!我要见你啊!”这时,老板托马斯乘坐一辆高级豪华汽车回到住宅,见到马克大闹的一幕便下了车。托马斯自然是不认识马克这个普通技工的,便呵斥守卫:“哪来的乞丐,快把他赶走。”“是!”守卫走上前来要架住马克。情急之下,马克一把抱住托马斯的小腿,大喊到:“老板!我是那个受了重伤的工人的朋友,他现在已经没有一分钱了,他的家庭,他的生活都快要完了,求求你救救他!看在上帝的份上,看在他为你的工厂努力工作那么多年的份上!!”
托马斯对工人杰克一事还是略有耳闻的,但是他选择回避本应给予这个因公受伤工人的一些补贴,尽管这些钱在托马斯看来还不足以支付他的一顿午餐。然而世界上的资本家都是这样,不愿给工人一丝一毫的额外补贴。
果然,托马斯奋力地挣脱被马克抱住的右腿,谩骂道:“狗东西,放开你那双沾满血迹的脏手,那个工人的事与我无关!”便头也不回地径直走进住宅。“滚开!”守卫一步上来架走了马克。马克看着踱进房间的托马斯,心生绝望,尽管如此他仍努力的告诫自己,“不能放弃,我一定要为杰克争取到他的抚养金,为了他的家庭,为了他的孩子。”马克每天都会来到托马斯的住宅前,盼望着能得到托马斯的召见。
在他“坚持不懈”的闹了好多天后,马克终于被托马斯允许进入住宅。马克开始向托马斯据理力争,原以为托马斯让他进来是同意给予杰克一家帮助,然而毕竟是在残忍的资本主义社会,托马斯根本不愿听马克的任何一句陈词,最终痛斥道:“让你进来就是为了让你死了这条心!死了一个工人我还能招一个!他们的死活与我何干?你若是胆敢再来闹事,我将削减全厂工人的补助并延长工时!”马克愤愤不平,但又无可奈何,他心痛自己如此无能,自责、愤恨在心中交织。
托马斯女儿玛丽目睹了这一切,为眼前这个男人的无限魄力所倾倒,即使他是个普通的工人。诚然,也是对自己父亲无情自私的行为充满了厌恶之情的。她同情千千万万个工人的遭遇,总想着为他们争取些利益。
在这个资本主义强盛的时代,托马斯作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地位在整个社会却不尽理想。他提升地位的唯一途径只能是让女儿的身份变得尊贵,从而使自己的地位也得到突升。因此,他对在女儿的栽培上的花费从未吝啬。玛丽从小习钢琴等乐器,饱读各国文学经典,在同龄人中尤其出色,之后又被父亲送至欧洲各国学习,参加贵族活动。
或许是因为这么多年来看过父亲太多压迫工人榨取利益的冷漠面,玛丽在接受父亲为她安排的课程的同时,也趁着游学的机会得到了更多先进思想的熏陶。她认识到资本剥削的残酷并开始同情工人们。刚刚在自己眼前跟父亲据理力争的青年,正是她心中崇拜的英雄。
旁听到工人杰克的不幸遭遇,玛丽决定晚上瞒着父亲亲自去杰克家探望。玛丽踏进杰克家门的那一刻,众人都没有发现她的到来,全都沉浸在马克失败的悲痛之中。马克正十分自责且绝望的坐在地上,低着头偷偷的抹眼泪。杰克颤抖着说:“我的兄弟,这不怪你,这些工厂主都不是一个好东西,他们死后一定会下地狱的!我也许将要去天堂了,我不会再给你们添麻烦了……”马克腾地站起来,“不,我不会放弃的,兄弟你也别放弃!”他准备再去为杰克讨个说法,这时正看到了站在门口,目睹了这一切的玛丽,四目相对,玛丽的眼中充满了对这个男人的仰慕,马克对眼前这位气质绝佳的小姐更是充满了好奇与倾慕……
玛丽说明了自己的来由,并为父亲向杰克一家表示慰问和道歉,并给予了他们应得的补偿。杰克一家拿着那笔补偿,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马克激动的握住玛丽的手,“谢谢您!谢谢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报答你的帮助,很抱歉我们这么说你的父亲,您真的是太伟大了……”玛丽环顾了一下四周,对马克说,“我不需要你们的报答,但愿我做的这些能帮到你们就好了。”马克见玛丽小姐一人前来,再加上天色已晚,便提议护送玛丽小姐回家,玛丽小姐欣然接受。一路上,两位青年愉快地交流了自己的思想,竟有诸多共鸣。临别之际,马克提到“玛丽小姐,感谢您今晚的帮助。我很高兴能交到您这样的朋友,我们今后还有机会交流吗?”“噢当然可以,我们可以通过写信来交流,这样我那顽固迂腐的爸爸就不会涉足了。”此后书信往来便成了常态,二人也因此互生爱慕之意……
事情总是不遂如人意,托马斯终究是发现了马克与自己女儿的相恋之事,极力阻止,可玛丽毫不服软,托马斯情急之下决定为女儿尽快安排婚事。托马斯的目标是英国某贵族家的长子,这位男士亦是爱慕了玛丽好久,于是与托马斯私下商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迎娶玛丽。
得知这一消息后的玛丽整天整夜睡不着,决定偷偷与马克见面告知此事,玛丽终究是害怕父亲的,她恳求马克带她逃婚,马克是知道托马斯的无情的,最终鼓起勇气决定婚前一天带着玛丽私奔。这时的玛丽才安下心来,这一晚她睡得很安稳,期待着马克带她逃离这桩注定不会幸福的婚事,去与自己的真爱过真正幸福的生活。
从婚礼前夕到婚礼即将开始,马克始终没有出现。几番深思熟虑后他畏缩了,玛丽与他地位差距太大,他自卑,他没有信心给玛丽足够的幸福,他不愿玛丽跟着自己受苦。马克的失信使玛丽心灰意冷,迫于压力她屈服的嫁给了那位她没有丝毫感觉的男士为妻。
玛丽过上了寡淡无味的家庭主妇生活,郁郁一生……
马克依旧抱着一颗为工人们的权益奔走呼号的心,可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打击压榨后,马克最后屈服于社会的压力,接受了工人阶级的命运,平凡地度过了一生……
托马斯结交了贵族后,公司愈发壮大,最终成为垄断寡头……
分析:
故事置身于资本主义的大背景下,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通过圈地运动消除了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二是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以及广阔的原料地和市场。可见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相当有赖于庞大的自由劳动力数量,这是因为19世纪中后期,随着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伦敦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大量外来移民涌入伦敦,造成伦敦人口的急剧膨胀,所以尽管工作条件简陋悲惨,被剥削压迫得喘不过气,还是源源不断的有人想要从事这些工作。所以会出现故事开头“这里有1400幢房子,里面住着2795个家庭,共约12000人。安插了这么多人口的空间,总共只有不到400码见方的地方。”
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的买卖关系,而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雇佣工人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技术革新大大减少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多,即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更多,即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更大。为增加剩余价值,资本家更加疯狂压榨,延长工人工时、减少补贴等各种手段层出不穷,甚至连工人的吃饭时间都剥夺。工人生活悲惨,资本家却富得流油。两极分化严重,矛盾愈演愈烈,爆发在所难免。
杰克的事故发生是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冷漠贪婪的资本家绝不会为某一个小小工人的意外买单,因为正如托马斯所说的:“死了一个工人还能再招一个!他们的死活与我有何关系?”工人在资本家们眼中从来只是产生剩余价值的工具,这种工具廉价且充足。杰克只是流水线上被驱使着疯狂作业的万千普通工人中的一个,机器突发故障卷走了他的双臂,同时也隐喻着工业文明机器文明对工人的侵蚀,似乎人都被卷进了机器里,是为机器的存在而存在。
在这种艰难的岁月中还是有着微弱的温情,工人之间相互的关心照顾才让他们不至于感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尽管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工头马克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对杰克的妻子爱丽丝说:“杰克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相信我!!”于是跑出病房,冒着狂风暴雨,直奔老板托马斯的豪宅。行为令人敬佩,但效果其实是显而易见微乎其微的。资本家关心的从来只是所生产产品的价值以及如何获得更多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支配和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第二,劳动产品也属于资本家所有。似乎工人已经成为了资本家的私有财产,工人们对此似乎也麻木了。
关于马克的据理力争是否代表了工人阶级的觉醒:首先,工人阶级如果不受到生存的挑战,他们是不会主动革命的。而资产阶级的压迫剥削必然导致工人运动。在工人运动时如果没有一个领导者是不会走向社会主义的。因为工人大多都没意识到剩余价值剥削的存在,他们始终是为了生活而生活的。而且工人阶级不会主动觉醒,要想觉醒必须要有一个无产阶级的先锋队领导。但马克还不能被称为是无产阶级先锋,他和爱丽丝都只能算是思想比较先进。因为他们最终向托马斯屈服了。在十九世纪中期,尽管《共产党宣言》已经问世,但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可能会出现工人暴动,但最终都化为泡沫。
马克最后的失信的确是令人悲伤的,被阶级大山阻挡的二人美好的爱情只是千千万万悲剧中的一个。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下一个世纪,或许结果大不一样。
西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