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点想法(三)

通过这种说不上是抽丝剥茧的解析,可以让我们避免被那些职业身上光鲜亮丽的外衣所迷惑。九成九的人选择职业时只有一个目标和标准:让自己活得更好。至于这种更好指的是像猪狗一样勉强活下来还是踏在别人的尸体上走向巅峰因人而异。因此在众人眼里,那些收获丰厚的、地位崇高的职业自然就是好的,即使不是受人尊重的,也是让人艳慕或嫉妒的。于是人们自然而然的在心里把职业与社会地位联系在了一起并划分了等级,衣冠楚楚的金融家总是要比朝三晚九的环卫工人更能体现地位与价值,但真的么?成功的金融家(失败的已经跳楼转生去了)所赚到的报酬要超过一千甚至一万名环卫工人,至于像是巴菲特或索罗斯这种,一个人就抵得上地球上所有的环卫工人。即使是普通的金融行业的打工仔,薪资是环卫工人的十倍也没太大问题。但我想简单的问一个问题:什么是金融?什么是金融家的职责?

金融本身是个很虚的东西,不像工业、农业和大部分的服务业。从货币或者说金钱这种东西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对金融的需求已经存在了。货币的产生又是始自交易的需要,而之所以会产生交易是因为人类满足自身需求的需要。能够像鲁滨逊那样自己动手生产出一切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的人亿中无一,而如果有选择鲁滨逊也绝然不会那样做。因此一个人会将自己创造的一部分甚至全部价值拿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是作为交换标准和媒介的一般等价物存在的;商业是作为简化与方便交换过程,使之能够跨时间与跨空间发生的中间环节存在的,而金融呢?

大概从第一次有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或一个集团向另一个集团借钱的时候,金融就算登上了历史舞台。汉萨同盟,威尼斯的银行,圣殿骑士团,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金融一步步成为世界的中心与焦点之一。但归根结底,金融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把闲置的资本转移到需要资本的地方去,如此借方能获得额外利润或直接分享权益,而贷方利用这部分资本获得创造更大价值的机会,比如说扩大生产。无论是银行、股市还是债券市场所做的莫不过于此,甚至期货市场也是如此。金融就是这样一种中介,与房屋中介,二手车中介,古董贩子,甚至掮客和龟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为王的时代也随之到来,于是能够操纵资本走向的金融家也逐渐成为王中之王,譬如历史上被渲染的玄之又玄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和犹太人金融团体。不要简单的就认定犹太人是无辜的,过分贪婪和排外才是他们招致祸端的主因。即便如此,到了金融高度发达的现代,从不缺乏智商和对金钱渴望的犹太人更是如鱼得水。

如果金融家能像勤恳的老黄牛一样踏实努力的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偶尔吃吃青草或为漂亮异性决斗的话,这个世界显然会清净与发展快速得多。但就像政府部门的官员一样,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他们也确实在履行(或被迫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无可避免的许多人的心里会产生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谋取一点小小利益的念头,并付诸实践。而对金融家而言,相对于上者他们所收到的约束更是少到几乎没有,他们尽可以开动脑筋从本不属于他们自己的钱中生钱,并最终作为主动参与者在其中划分出不小的一块蛋糕。于是就有了如今越来越庞大、复杂和残酷的金融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中遨游的人,大多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抛诸脑后,就好像钱真的本身就能生出更多钱来。但如果我们能冷静下来仔细想想,金钱本身并非财富,而是整个社会实体财富的投影。这个投影可以被拉长或缩短,但永远无法脱离实体而存在。金融本身的目的,应当是加速这个实体的增长,但现在金融界所追求的却是无限制的拉长这个投影,这是因为我们的目光所投向的,我们平日所接触的就是这个投影的世界,一个充满了金钱的魔力的世界。

所以当金融家们把自己的私欲凌驾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上时,他们和拼命捞钱的政府官员、国企老总、学校校长和医院院长都没什么区别,而金融危机的后果,则已经是全然注定了的。当华尔街的精英们已经不再关注于创造真正的价值的时候,他们所做的就是从其他所有人那里吸血而已,除了被他们收买而与他们狼狈为奸的政客。而当他们把一切都玩砸了,就像2008年那样,恶果则由所有人一起承担,因为他们“Too big to fail”。于是一些幡然醒悟的美国民众开始行动“占领华尔街”,像堂吉诃德一样勇敢与无畏。他们一定会像堂吉诃德一样取得成功,因为美国是值得骄傲的有钱人的明珠脂油社会,如果有美国人觉得她不够明珠和脂油,只可能是因为他还不够有钱。

    与此相比,不起眼的普通工作,像是环卫工作的从业者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养家糊口。他们的工作辛苦又不起眼,但着实不可或缺。与金融家们相比,单个环卫工人的能量和贡献看起来很小,但总是正面的;而金融家们的巨大能量却祸福难测。两相比较,我的确不认为环卫工人的贡献会小于金融家,但金融家,企业家,资本家们却拥有根深蒂固的社会优越感,就好像雇主真的是施舍饭碗给了雇员,而不是平等的工作合同一样。曾经有人以为社会主义能够打破这种观念,但如今看来那一天的到来还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