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012

1960AD1970AD

时代背景概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历史上是建国以来最不稳定的时期之一,出现了与苏联的冷战、约翰·肯尼迪总统的遇刺、越南战争泥潭的深陷、国内民权运动的兴起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发达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基督教新教伦理精神的衰落等问题。二战后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繁荣,并且出现了一次人口高峰,人们称为婴儿潮一代。这一代的孩子有着较父母辈更优越的生活条件,接受着父母的溺爱和期望,本来一切都是应该在美好理想中生活,可是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时,更多人感到了希望和梦想的破灭。电视上传来的越南战场上美军的溃退与死亡,肯尼迪、马丁·路德·金的遇刺,加剧了青年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不满,这些事件使他们更加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说教。这种自我意识的更加强烈,使叛逆行为也就更加激烈,“垮掉的一代”就在无数的困惑与矛盾中成长起来,一系列反文化运动也是由他们掀起了热潮。

 

人物地位及背景:

    丹尼斯·劳伦斯1946年出生于美国一个普通的家庭,他还有个哥哥叫做道格拉斯。二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使得六十年代,劳伦斯家也像其他大多数家庭一样跨入了中产阶级,生活变得优渥富足。道格拉斯和丹尼斯先后进入了离家很近的纽约州立大学读书,开始了他们悠闲自在的大学生活。

1964年,越南战争正式打响,丹尼斯的两个年轻的叔叔作为第一批士兵被强制送往前线越南作战,这给劳伦斯家原本美满的生活笼罩上了一层阴影,也让丹尼斯兄弟俩对政府愚蠢地发动越南战争产生了极其厌恶的情绪。1965年约翰逊政府采取了对越南战争大规模升级的军事行动,无休止的战争使丹尼斯和道格拉斯的不满与反抗情绪被点燃,他们加入了学生争取民主社会同盟(即SDS),义无反顾投入到反战运动中去。兄弟俩参加了SDS和其他左派组织发起的向华盛顿进军的抗议活动,与其他两万多名学生和青年一同猛烈抨击越战和美国政府并非以道德和民主为指导原则的伪善的外交政策,并参加了其他一系列讨论与静坐活动。1966年春,约翰逊政府为弥补美军在越南的兵力不足决定征召学生入越作战;兵役局开始组织大学生们参加考试,并出台了依成绩优劣缓征的规定。大学生们猛然醒悟:原来国家的想法是把他们从学校直接送向战场。虽然转移到校园的青年反战运动公开和政府作对,SDS在纽约州立大学阻止校方将学生成绩送交选征兵役局;但不幸地是,道格拉斯还是作为第一批学生被选中征召入伍。丹尼斯含泪和哥哥告别,同时内心更坚定了将参加反战运动到底的想法。1967年,抵制征兵活动走向高潮,丹尼斯参加了三十万人的反战进军,并在中央公园当众烧毁了征兵卡。1968年,哥伦比亚大学暴动发生后,反战运动变得日益激进和暴力化,丹尼斯开始冷静下来思考,他虽然依旧憎恶政府的种种做法,却也不希望自己变得毫无思想,激进到加入暴力运动中去,他渐渐从组织中退了出来。

预言:

   随着七十年代初尼克松政府决策改变,美军从越南撤军,亲人们相继平安归国,丹尼斯也从激进变得愈发平和,与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其实他早已厌恶了暴力运动,想过正常平淡的生活。后来,丹尼斯进入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娶妻生子,生活从此归于平静。

 

参考文献:

1.电影《阿甘正传》

2.《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青年的反文化运动》 刘健红著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高校学生运动》 顾秋兰著

4.杰克·凯鲁亚克著长篇小说《在路上》百度百科

5.《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学生美国校园反叛运动探析》史竞艳著

6. 《反越战征兵:1960年代美国大学生叛逆生涯》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