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014

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女佣的政治经济地位分析

——以影片<The help>中的黑人女佣为例

一、      美国黑人的斗争史

       历史的根源

非洲裔美国人,历史上被欧洲殖民者劫运到美国的非洲黑人奴隶的后裔,又称美国黑人。美国黑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黑三角贸易”。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为欧洲进一步扩大贸易和积累资本打开了新航路,发展了美洲种植园经济;加之,美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实行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美洲劳动力的巨大缺口。1619年,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之下,荷兰人首先把20名黑奴运往弗吉尼亚洲。在17世纪到19世纪间,大量廉价劳动力人口源源不断地输入美洲,其中有半数以上进入如今的美国境内,他们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的棉花、烟草种植场和矿山上做苦力,深受白人的虐待和剥削。17世纪下半叶,各地纷纷制定法律,确定了非洲黑人的奴隶地位。黑奴和工具、土地等生产资料一样,是白人奴隶主的私人财产,他们的子女也是白人种植园主的财产。黑奴没有财产权、婚姻权、议政权,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但白人有任意处置黑奴的权利,包括买卖交易、处以死刑甚至处死。繁重的劳作,非人的待遇,即使精壮的成年黑奴在种植园干活,也往往不超过十年就被折磨而死。可以说,从一开始黑人就被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也正因如此,黑人自登上“新大陆”以来,一刻不停地在为自由和平等而斗争。

       南北战争的胜利

早在南北战争爆发之前,黑奴虽然仍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其社会地位在人们心中悄然发生转变。独立战争时期,由于战争需求和迫于英军大量招募黑人的压力,1779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承诺黑奴的服役期满后的自由权。战争结束后,奴隶制开始遭到各州抵制。但真正使黑人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是南北战争的胜利。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在法律上,确认了黑人的美国人权;在政治上,黑人取得公民选举权、被选举权、参政议政权;在经济上,获得独立的财产权。内战的胜利仅仅是黑人解放斗争迈出的第一步,黑人想要真正地摆脱白人的控制、获得社会的一致认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黑人的民权运动

尽管解放宣言废除了奴隶制,美国南部的重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南部的经济并没有如北方共和党在重建计划中预期的那样,走上北方的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又回归到种植园体系。解放宣言虽然废除了奴隶制,但没有废除种植园体制,种植园奴隶主虽然没有了奴隶,但种植园主仍然掌握着土地,因此,他们也继续掌握着黑人劳动力。正如学者菲利普斯所说,“种植园体系对奴隶制的依赖少于奴隶制对它的依赖”。同样的,南方在政治上也回归保守。在“南方白人地位优越”的原则上,民主党和共和党一致对外。为了剥夺黑人的政治权利,南部各州千方百计地限制黑人的选举资格,如缴纳人头税、文化测试、祖先选举权和白人优先权等。从1877年内战重建时期的结束开始,黑人的社会地位一直在倒退。随着内战结束后黑人人口的迁移,黑人的种族问题开始全国化。189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立“隔离但平等”的合法性,南部各州紧跟着出台种族隔离制度的法令,甚至在工厂、军队还有医院都对黑人实行种族隔离制。显然,平等是假,隔离是真。黑人的地位又跌落回内战前的境况。

为摆脱白人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争取与白人平等的权利,在20世纪五十年代进行了非暴力形式的黑人民权运动。这场运动提高了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推动了美国黑人参与政治生活,极大的改善了美国种族间的关系,它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美国南北战争。

 

二、      黑人女佣的故事 隐忍与反叛

2013年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电影《帮助》改编自凯瑟琳·斯托克特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部的密西西比州,白人女孩斯基特通过写书揭露了黑人遭受的非人待遇,帮助黑人女佣摆脱困境。影片中成功塑造了三位个性十足的黑人女性角色,智慧的康斯坦汀是斯基特的人生导师,沉着内敛的爱比利,曾带大17个白人小孩,性格泼辣的米妮是爱比利的好朋友,有一手的好厨艺。她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是黑人女佣。

        爱比利的故事

爱比利是伊丽莎白小姐家的黑人女佣。伊丽莎白小姐生下梅·莫布里后,一直没从产后抑郁中走出来,每天只顾着和太太小姐们打牌,却连自己的女儿都不愿抱一下。是爱比利在照顾梅·莫布里,教她识字,教她礼仪。60岁的艾比利带过17个白人小孩,却不知道抚养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感觉。她25岁的儿子崔劳被种族歧视夺去了生命。大学刚毕业的崔劳在木材厂工作,在运木材的时候不小心摔倒,被过路的卡车从身上碾过。而白人工头将他丢在黑人医院门口就离开了,等到爱比利发现崔劳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最后爱比利看着儿子崔劳在家里的沙发上痛苦地死去。

即使家人遭受非难,爱比利也不敢将怨气发泄在雇主身上,她选择将伤痛藏起来但永不忘记。即使拿着最微薄的工资,住着拥挤的棚房,还要承受着雇主的百般刁难。伊丽莎白小姐和她的太太小姐们推崇“黑人病菌说”,认为黑人不干净,无法忍受黑人与白人公用厕所,利用“保护孩子的健康”的借口粉饰种族歧视的目的,制定“家庭帮佣卫生守则“,禁止黑佣与白人公用厕所,家庭里应当给黑佣设立独立的厕所。“隔离但平等”,美其名曰是“平等”,但“隔离”才是真正目的,这是对黑人赤裸裸的歧视。伊丽莎白小姐不顾丈夫的阻挠,在家中也修建了将黑佣区别开的厕所。但爱比利默默地承受这一切的屈辱

。正如黑人牧师格林布道,“如果你能爱自己的敌人,那你就已经成功了”。

       米妮的故事

米妮是西丽小姐的母亲带来的黑佣,米妮将西丽小姐带大后又由西丽小姐使唤。但西丽小姐是激进的种族主义分子,是她制定和推行的“家庭帮佣卫生守则”。因为她无法忍受与黑人公用厕所,米妮也因此丢了工作。但个性十足的米妮不甘忍受屈辱,冒着生命危险报复了西丽小姐。而在自己家庭中,米妮也饱受丈夫的欺凌。

爱比利和米妮的故事只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佣的缩影。事实上,到了1910年,尽管黑人已经从甘蔗地里解放出来,但他们依旧从事着家庭服务、制造和运输这些输出廉价劳动力的工作。即使是穷白人家中都需要雇一名黑人洗衣工。观众们看到的也只是他们所经历的苦难的冰山一角。在白人家庭里,要称白人女性为“小姐”,白人男性为“先生”;给白人端茶时,要放在他们面前而不能递给他们,因为他们不想碰到黑人的手;黑人也不能与白人在餐桌上用餐;最重要的是,黑佣千万不能和白人顶嘴。在自己的家庭里,又要忍受丈夫的暴戾,抚养家中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可以说,60年代的美国黑人女佣挣扎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之下。

 

三、      黑人女佣的未来 黑暗or光明

影片的最后,爱比利离开了伊丽莎白小姐家,开始做她自己,做一名作家,开始新的生活。而米妮也找到了新的雇主——对米妮十分崇拜和友好的布鲁克夫妇。美好的结局满足了观众伸张正义、“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恶人“自食其果”的快感,但是现实中往往是悲剧性的。也许爱比利写的书没有出版社敢收录出版,也许米妮因为直率个性惹恼了雇主的贵宾朋友而被解雇,以及爱比利和米妮都面临着被西丽小姐起诉的风险。尽管在1955年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运动点燃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导火索,但到了1965年,种族主义依旧强势,黑人依旧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当然,如今的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经历了两百年的奴隶制度,和一百年的种族隔离,美国黑人从踏上美洲大陆起,一直在为自由和平等奋斗。

 

【参考资料】

1.Margaret Mitchell.Gone with the wind.1936

2.爱玛·斯通,维奥拉·戴维斯,奥克塔维亚·斯宾瑟等.帮助[CD].2011

3.张莉娟.浅析美国黑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历程及其根源[J].知识经济.2009(7)

4.黄虚锋.美国南方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5)

5.谭静.电影<相助>中的黑人女佣形象分析[J].电影文学.2013(2)